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专门靶向ROS1和NTRK基因融合相关通路,在某些特定基因变异驱动的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前和初步临床疗效。其主要适应症涵盖了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实体瘤患者,特别是那些对标准疗法无效、耐药或无其他合适替代方案的个体。瑞普替尼之所以受到国际肿瘤学界关注,是因为它能抑制一系列复杂且临床上耐药性强的突变型融合蛋白,包括CD74-ROS1G2032R、CD74-ROS1D2033N等,这些蛋白常见于先前接受过其他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
在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瑞普替尼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精准结合ROS1融合蛋白激活位点,阻断其异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ROS1基因融合是一类驱动性突变,通常通过激活PI3K-AKT、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长。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可有效克服由于G2032R等突变位点导致的对克唑替尼、恩曲替尼等一代或二代ROS1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因此在“TKI耐药后”患者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此外,瑞普替尼的分子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紧凑性和穿透力,使其能更有效穿越血脑屏障,在控制颅内转移方面具潜力,这对于脑转移风险高的NSCLC患者具有临床意义。
在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方面,瑞普替尼同样表现出强大的靶向选择性。NTRK1/2/3基因融合在多种实体瘤中虽较为罕见,但一旦出现,其通常为癌症的核心驱动因素。传统疗法对此类罕见突变效果有限,而瑞普替尼的精准靶向机制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尤其适用于经过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或恩曲替尼(Entrectinib)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瑞普替尼每日口服给药,推荐起始剂量为160mg每日一次,之后调整为160mg每日两次。在安全性方面,该药在当前剂量下不会导致QTc间期平均延长超过20毫秒,这意味着其对心脏节律影响较小,较其他TKI类药物更为安全。然而,患者在治疗期间仍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防出现罕见的心脏毒性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疲劳、味觉障碍等,且多为轻中度,可控性较好。由于其治疗窗口清晰,医生在实际用药中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灵活调整剂量,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虽然瑞普替尼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引进或审批阶段,但它已获得美国FDA的加速审批资格,并被纳入治疗ROS1阳性NSCLC及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的重要推荐方案。随着全球精准医疗的发展,该药有望在未来成为重要的耐药型驱动突变靶向治疗首选之一。对于已使用过一代或二代ROS1/NTRK抑制剂但出现进展的患者,瑞普替尼代表了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https://www.drugs.com/mtm/repotrectinib.html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