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米替尼(Pemigatinib),也称佩米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改变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尤其在治疗胆管癌(尤其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2020年,培米替尼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成为首个针对该靶点获批的疗法。
一、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FGFR通路
培米替尼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FGFR1、FGFR2和FGFR3的酪氨酸激酶活性。FGFR家族成员在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某些癌症中,这些受体由于基因突变、融合或扩增而被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异常生长、抗凋亡和转移。
FGFR2融合或重排是胆管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基因异常,约有10%–16%的胆管癌患者存在此类突变。培米替尼通过靶向这一突变靶点,抑制F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并防止肿瘤扩散。这种靶向治疗方式比传统化疗更具针对性,副作用也相对更可控。
二、临床适应症与应用前景
目前培米替尼的主要获批适应症是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尤其是在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后、且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患者群体中。根据FIGHT-202临床研究数据,在该类人群中,培米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5.5%,其中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或持续性疾病控制,显著优于既往治疗方法。
此外,研究还在探索其对其他携带FGFR改变的肿瘤类型的疗效,包括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肺癌等。目前这些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FGFR变异在多种肿瘤中都有一定比例出现,因此培米替尼有望拓展至更广泛的靶向治疗领域。
三、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
虽然培米替尼靶向性较强,但在临床使用中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高磷血症、口腔炎、皮疹、腹泻、脱发、指甲异常、疲劳等。其中高磷血症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可能与FGFR通路在调节磷代谢中的作用有关,需通过调整饮食或使用磷结合剂加以管理。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毒性,如干眼症、视物模糊甚至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科评估。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用药期间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尤其避免与CYP3A4强抑制剂或诱导剂同用,以免影响药物代谢和血药浓度。同时,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育龄女性用药期间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
四、治疗价值与市场前景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推广,FGFR通路作为新一代肿瘤靶点逐渐受到重视。培米替尼作为首个获批针对FGFR2融合的靶向药物,不仅填补了晚期胆管癌治疗领域的空白,也为相关靶点的开发提供了模板。
在中国,佩米替尼已作为进口药物获批上市,尽管尚未纳入医保,但在部分大城市医院已可通过特药渠道申请购买。国外市场上,该药的原研版本由Incyte与BridgeBio Pharma联合开发,价格较高,但也有老挝和印度仿制药在售,价格相对亲民,适用于有经济负担的患者。
总的来说,培米替尼作为靶向FGFR突变的重要药物,在特定人群中具有明确疗效,是当前精准治疗胆管癌的重要突破。未来,随着适应症的拓展和价格机制的逐步完善,其在国内外肿瘤治疗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同时,开展基因检测以筛选合适的用药人群,也将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关键一步。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15102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