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舒替尼/伯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口服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被广泛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 CML),特别是对前一线TKI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与其他TKI相比,博舒替尼在药代动力学和靶向谱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尤其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因此,规范的副作用管理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疗效具有关键意义。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腹泻,其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管理这类胃肠道不适,临床上通常推荐在开始治疗前,预先给予止泻药如洛哌丁胺(Loperamide)。此外,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轻度饮食,避免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且不缓解,需考虑暂时停药或减少剂量,必要时进行进一步评估。
另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博舒替尼可能引起转氨酶(ALT、AST)升高,甚至罕见导致肝毒性。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在治疗初期的前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是较为安全的做法。一旦发现肝酶升高,应及时评估升高程度,并根据指导意见决定是否需要短期停药或减量处理。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水肿、血压升高、肌肉痉挛等副作用。皮疹多为轻度,可用抗组胺药或外用类固醇治疗。对于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应进行血压监测并适当调整降压药物。水肿若伴随体重快速增加,应警惕心功能问题。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