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舒替尼/伯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第二代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尤其适用于对伊马替尼(Imatinib)产生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其主要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止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是目前国际主流治疗方案之一。
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致病核心,源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与第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发生易位,形成所谓的“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该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持续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是诱发白血病细胞持续分裂和抗凋亡的关键因素。
博舒替尼的优势在于其能有效抑制多种突变型的BCR-ABL激酶,尤其在面对对第一代TKI产生耐药的患者时显示出独特的治疗潜力。研究表明,博舒替尼对包括Y253H、E255K、F359V、F317L等突变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这些突变通常会引起伊马替尼治疗失败。而博舒替尼通过其特有的结合位点与机制,能够绕过这些突变带来的空间障碍,维持药物与靶点的结合稳定性。
此外,博舒替尼对SRC家族酪氨酸激酶也具有抑制作用,这类激酶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的多种信号传导路径,如细胞迁移、增殖与微环境交互,博舒替尼对其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其抗癌谱。
然而,博舒替尼也存在靶点局限性。最为关键的是,它对T315I突变的BCR-ABL激酶几乎无抑制活性。该突变位于激酶结构的“门控残基”,对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和博舒替尼在内的大多数TKI均具抗药性。目前,唯有第三代TKI如Ponatinib或新型靶向疗法对T315I突变具有明确疗效。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