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舒替尼/伯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激酶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BCR-ABL激酶的产生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博舒替尼的靶向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项。
除了对BCR-ABL激酶的抑制外,博舒替尼还能够影响Src家族的其他激酶,如Src、Lyn和Hck。这些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存活。通过同时抑制多种激酶,博舒替尼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对耐药性白血病细胞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临床研究显示,博舒替尼对于那些对传统治疗如伊马替尼产生耐药的患者,仍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疗效。具体来说,博舒替尼能够抑制18种与伊马替尼耐药相关的BCR-ABL激酶突变中的16种。这一特性使得博舒替尼在面对耐药病例时,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博舒替尼对T315I和V299L突变细胞则不展示抑制作用,这限制了其在某些耐药类型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研究表明博舒替尼的暴露量与治疗反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暴露量越高,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但同时也增加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剂量进行合理调整,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此外,博舒替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值得关注。研究指出,在单次口服500 mg博舒替尼与强效CYP3A抑制剂酮康唑同用时,博舒替尼不会显著延长QT间期,提示其在心脏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