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替尼(Pralsetinib)是针对RET融合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和甲状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然而,像大多数靶向治疗一样,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耐药,使得治疗效果逐渐下降。耐药通常发生在用药6-12个月后,部分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
耐药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原本缩小的肿瘤重新增长、新的病灶出现、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进展,以及临床症状的加重,如咳嗽、气短或胸痛复发。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患者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并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影像学复查和基因检测,以确认耐药机制。
普拉替尼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会出现RET基因的二次突变,使得药物无法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其他信号通路(如MET、EGFR或KRAS等)绕过RET抑制,从而继续生长。有些患者的癌细胞甚至可能发生组织学转化,例如从腺癌转变为小细胞肺癌,这种情况通常对靶向药物治疗不再敏感。针对不同的耐药机制,后续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RET基因的二次突变,目前尚无更强效的RET抑制剂获批,但可能会有新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患者可以考虑参加。此外,如果耐药与其他信号通路激活有关,医生可能会推荐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如MET或MEK抑制剂,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部分耐药患者,化疗或免疫治疗也是可选方案,尤其是PD-L1高表达的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更敏感。因此,在普拉替尼耐药后,患者应积极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合适的后续治疗策略,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https://gavreto.com/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