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期PATHFINDER研究(NCT03580655)的的回顾性分析和2024年ASH年会期间提交的真实世界回顾性图表综述(NCT04695431)的结果,在标准临床实践中,对于晚期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阿伐替尼(Avapritinib)治疗在一线设置中的总生存期(OS)和治疗持续时间(DOT)方面比米哚妥林(Midostaurin)和二线及二线设置中的最佳可用疗法(BAT)有显著改善。
在一线分析中,在随访期间,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的患者(n=38)和接受米哚妥林治疗的患者(n=58)的死亡率分别为10.5%和56.9%。未达到未加权的中位OS(NR;阿伐替尼队列的95%CI,不可估计[NE]-NE)而米哚妥林队列为28.6个月(95%CI,18.2-49.8)(P<0.001)。阿伐替尼队列的未加权中位数DOT为41.3个月(95% CI,33.9-NE),而米哚妥林队列为11.6个月(95%CI,7.5-22.1)。然而,在治疗加权的逆概率(IPTW)Cox分析中,与米哚妥林相比,阿伐普利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两者的OS(HR,0.19;95%CI,0.06-0.57;P=0.003)和DOT(HR,0.37;95%CI:0.19,0.70;P=0.002)。
在二线和后续分析中,阿伐替尼组(n=67)和BAT组(n=73)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死亡率分别为25.4%和68.5%。阿伐替尼组的未加权中值OS为NR(95%CI,NE-NE),而BAT组为20.3个月(95%CI14.9-33.9)(P<0.001)。阿伐替尼组的未加权中位点数为24.0个月(95%CI,20.8-NE),BAT组为5.2个月(95%CI,3.1-8.1)。根据IPTW加权Cox分析,阿伐普替尼显著增加OS(HR,0.34;95%CI,0.16-0.75;P=0.008)和DOT(HR,0.35;95%CI:0.21-0.58;P<0.001)。
值得注意的是,DOT分析包括97个疗程,其中7个疗程因未知的停药日期和未知的最后已知处方日期而被排除。这项研究支持使用阿伐替尼作为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一线治疗,也支持使用阿伐普替尼作为二线治疗[以及以后]。在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下,这些数据提供了关于卓越疗效的重要见解,并表明与米哚妥林和其他可用于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疗法相比,阿伐普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可能有助于做出治疗决定。
基线特征分析:一线分析包括38名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和58名接受米哚妥林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阿伐替尼组为68.3岁;67.4在米哚妥林组中)在阿伐普替尼和米哚妥林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阿伐替尼与米哚妥林队列中,SRSF2/ASXL1/RUNX1组中有1个或多个突变基因的患者比例较高。在基线时,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高于125ng/mL的患者百分比在两组之间也具有可比性(71.1%;69.0%)。
二线分析包括67名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和73名接受BAT治疗的患者。在BAT组中,患者总共接受了104种治疗。在阿伐替尼和BAT队列之间,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66.6;11.7)也类似。有89种治疗方法提供了关于作为BAT给药的药物的信息。二线或二线以后常用的药物包括米哚妥林(46.1%)、cladribine(32.6%)和羟基脲(7.9%)。
在基线时,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的患者比接受BAT治疗的患者有更高比例的血清类胰蛋白酶升高(80.6%;65.4%)并接受过TKIs治疗(89.6%;48.1%)。然而,与阿伐替尼队列相比,BAT组中有更多的患者在SRSF2/ASXL1/RUNX1组中有1个或多个突变基因。
参考资料:https://www.onclive.com/view/first--and-later-line-avapritinib-prolongs-os-dot-in-advanced-systemic-mastocytosis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