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米替尼是一种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具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这种药物通过靶向抑制FGFR2信号通路的活化,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然而,尽管佩米替尼在临床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获得性耐药性的发展却成为了限制其临床受益的重要因素。
在胆管癌患者中,FGFR2基因的变异是常见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这种变异导致FGF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佩米替尼作为FGFR抑制剂,能够针对这种变异发挥抗癌作用。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会出现对佩米替尼的耐药现象。这种耐药性的产生,往往与肿瘤细胞内的多种机制有关。
实验设计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分析82例FGFR2变异胆管癌患者接受FGFR抑制剂治疗后病情进展时的样本,发现获得性耐药性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继发性FGFR2激酶结构域突变。这些突变使得肿瘤细胞能够绕过佩米替尼的抑制作用,继续生长和扩散。
研究结果显示,60%的患者在获得性耐药后检测到了一个或多个继发性FGFR2激酶结构域突变。其中,N550分子制动突变和V565守门人突变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突变类型,分别占总突变的63%和47%。这些突变通过改变FGFR2激酶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佩米替尼无法有效抑制FGFR2信号通路的活化。
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表明,不同的FGFR抑制剂对FGFR2突变表现出独特的活性特征。例如,福替巴替尼作为一种不可逆的FGFR抑制剂,其共价结合的半胱氨酸残基(FGFR2 C492)的破坏在耐药患者中很少见。这表明,FGFR2 C492突变对福替巴替尼的抑制不敏感,但信号活性降低,这可能解释了这种突变在耐药患者中的低频率。
综上所述,佩米替尼的耐药机制主要涉及继发性FGFR2激酶结构域突变。这些突变使得肿瘤细胞能够绕过佩米替尼的抑制作用,继续生长和扩散。因此,开发针对FGFR2耐药突变全谱的组合策略和下一代FGFR抑制剂将至关重要。通过联合使用其他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或化疗药物,可以增强佩米替尼的抗癌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针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为胆管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843855/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