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名称:维奈克拉、Venetoclax、维奈托克
商品名称:Venclexta、唯可来、Venclyxto
二、适应症:
维奈托克/维奈克拉(Venetoclax)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适用于治疗患有CLL和SLL的成年患者,可单一药物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治疗,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等。
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与阿扎胞苷(Azacitidine)、地西他滨(Decitabine)或低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联合使用,用于治疗75岁或以上成年人新诊断的AML,或患有合并症,无法使用强化诱导化疗的患者。
三、用法用量:
1、用药前:在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其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风险水平,并在首剂使用之前提供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包括水化和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这些措施旨在降低TLS发生的风险,以确保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安全。
2、推荐剂量:
1)对于CLL和SLL患者,维奈托克的给药过程采用5周的递增剂量方案。该方案的目的是逐步降低肿瘤负荷,从而减少TLS的发生风险。在第一个星期,患者每日口服20mg,第二周增加至50mg,第三周为100mg,第四周为200mg,到了第五周及之后则达到推荐的最大剂量400mg。
(1)在单一疗法中,维奈托克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400mg,治疗将持续进行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2)如果与奥妥珠单抗联合使用,则在第1周期的第1天开始施用,具体的剂量分配为第一天100mg,第二天900mg,以及随后的几个周期中的剂量安排。在这个方案中,维奈托克的使用将在第1周期的第22天开始,完成5周的加速给药后,患者将在第3周期第1天继续每日口服400mg的维奈托克直至第12周期结束。
(3)如果与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患者在完成维奈托克的5周递增剂量后,将开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个28天的治疗周期中,利妥昔单抗的给予方案为第1周期静脉给药剂量375mg/m²,随后几周期中为500mg/m²。同时,从利妥昔单抗第1周期第1天开始,患者需继续每日口服维奈托克400mg,并将这种给药方式延续24个月。
2)对于AML患者,维奈托克的剂量和递增方案同样依赖于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在第1周期的第1天开始,口服剂量从100mg起始,逐渐增加到第3天的400mg,之后每天维持400mg的剂量。患者可以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例如在每个28天周期的第1-7天每日静脉或皮下注射75mg/m²的阿扎胞苷,或在第1-5天静脉注射地西他滨20mg/m²,或在第1-10天皮下注射阿糖胞苷20mg/m²。
3、用药管理:维奈克拉以片剂的形式存在,服用时需要配餐和水,每天大约在同一时间服用,整片吞下。吞咽前不要咀嚼、压碎或打碎药片。维奈克拉的推荐剂量可以使用任何批准的片剂强度来递送(例如患者可以根据需要服用2*50mg片剂或10*10mg片剂,而不是1*100mg片剂)。
四、不良反应:
在治疗CLL和SLL的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2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腹泻、恶心、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肌肉骨骼疼痛、疲劳及水肿等。
在治疗AML的临床研究中,联合使用时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更加严重,此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可达到30%以上。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血小板减少、便秘、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粒细胞下降、疲劳、呕吐、水肿、肺炎、呼吸困难、出血、贫血、皮疹、腹痛、败血症、肌肉骨骼疼痛、头晕、咳嗽、口咽疼痛及低血压等。
五、供应和储存:
维奈托克是一种含有10mg、50mg、100mg的薄膜包衣片剂,在86°F(30°C)或以下的原始容器中储存。用原装容器给患者配药,以防止受潮。
六、禁忌:
由于可能增加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CLL/SLL患者在开始和加速阶段禁用维奈托克和强效CYP3A抑制剂。
七、作用机制:
维奈托克是一种选择性和口服生物可利用的BCL-2小分子抑制剂,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BCL-2的过表达已在CLL和AML细胞中得到证实,它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存活,并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维奈托克通过直接与BCL-2蛋白结合,取代BIM等促凋亡蛋白,触发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和胱天蛋白酶的激活,有助于恢复凋亡过程。在非临床研究中,维奈托克在过度表达BCL-2的肿瘤细胞中显示出细胞毒性活性。
八、用药过量:
维奈托克没有特效解毒剂。对于用药过量的患者,密切监测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在上升阶段,中断维奈托克,并仔细监测TLS的体征和症状以及其他毒性。基于维奈托克的大量分布和广泛的蛋白结合,透析不太可能导致维奈托克的显著清除。
参考资料: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drugInfo.cfm?setid=b118a40d-6b56-cee3-10f6-ded821a97018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