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舒替尼/伯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尤其是在对一线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不仅针对Bcr-Abl融合蛋白,还显著抑制Src家族激酶(SFKs),这使得博舒替尼在治疗进展期,尤其是急变期(blast phase)CML患者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急变期CML是一种临床上最为难治的阶段,通常表现为类急性白血病的病程,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手段的应答率低、耐药性强,因此对更强效、作用机制更全面的靶向药物需求日益迫切。
在分子层面上,Src家族激酶广泛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存活机制。在CML急变期中,这些激酶经常出现异常激活,进而导致白血病细胞高度恶性化、对常规治疗产生耐药以及造血系统进一步崩溃。博舒替尼对Src激酶的高亲和力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断这种异常信号传导,从而减少白血病细胞的扩增能力,并可能逆转某些耐药机制。这一特点使其在急变期CML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远超过传统仅靶向Bcr-Abl的第一代TKI如伊马替尼。
与其他TKI相比,博舒替尼具有更广谱的激酶抑制特性。虽然其对Bcr-Abl的靶向效力略低于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但其对Src激酶的协同抑制作用使其在面对复杂的耐药突变或病情高度异质化的急变期患者时可能更为有效。例如,部分Bcr-Abl突变(如F317L)已被证实对一代或二代TKI产生耐药,而博舒替尼在临床研究中对这些突变具有一定敏感性,可能为已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在实际治疗中,急变期CML的应答率和总生存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突变谱、骨髓状态、既往治疗史以及合并症等。博舒替尼作为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一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探索其在急变期中的疗效表现。当前部分国际研究已表明,博舒替尼在急变期CML患者中可实现血液学缓解和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尤其在那些一线或二线TKI治疗无效后,博舒替尼作为三线或四线方案展现出一定疗效和耐受性。值得注意的是,其副作用谱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血液毒性,但在可控范围内,尤其在进行剂量个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耐受度。
随着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靶点抑制策略可能是解决TKI耐药难题的关键。Src激酶的介导信号路径不仅存在于CML,也在其他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等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从分子靶点的角度出发,博舒替尼的研发和应用也具有向多种难治性肿瘤拓展的潜力。与此同时,其与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的联用模式也为未来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参考资料:https://go.drugbank.com/drugs/DB06616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