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是一种新型、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23(IL-23)p19亚基拮抗剂,属于靶向生物制剂,其作用机制在于阻断IL-23介导的炎症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病变。它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此药物在欧美市场已获得批准,逐步成为炎症性肠病(IBD)领域中的关键治疗选择。
一、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中,米利珠单抗采用分阶段的治疗策略。
诱导治疗阶段主要是为了迅速控制症状和缓解炎症反应。推荐诱导剂量为300mg,每次静脉输注一次,分别在治疗的第0周、第4周和第8周进行。每次输注需在至少30分钟内完成,以确保药物能够缓慢且均匀进入体内,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一阶段是评估药物初期效果的关键期,患者需严格遵循给药时间表。
维持治疗阶段的目标则是长期保持缓解状态、预防复发。在第12周开始,每次200mg采用皮下注射给药的方式,推荐分两次注射(每次100mg),并在每4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的优点,适合长期管理和居家使用。
二、而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考虑到疾病进展较快且炎症侵蚀更为严重,米利珠单抗的剂量设置相对较高。
诱导治疗期需在第0、4和8周进行900mg的静脉输注,每次输注时间至少90分钟,这有助于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初始浓度和疗效反应。
到了维持期,从第12周起,每4周给予一次皮下注射剂量300mg,推荐的做法是将其分为100mg和200mg连续注射,注射顺序可任意安排。该给药策略体现了其灵活性与个体化治疗理念。
三、疗程安排方面,米利珠单抗的诱导治疗周期一般为前12周。若在此期间未见明显缓解,可酌情延长诱导期至16周。但若患者在此之后仍无应答,通常建议更换治疗策略。进入维持治疗后,药物可长期使用,以维持疾病的缓解状态和生活质量,但需定期评估药效及安全性。
四、用药注意事项方面,在开始使用米利珠单抗之前,应进行结核病筛查、肝功能检测及全面的免疫系统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接触活动性感染源,如水痘、带状疱疹等。此外,因米利珠单抗为生物制剂,在给药过程中有可能引发注射相关不良反应,例如发热、寒战或注射部位红肿。临床建议在输注时有医护人员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总的来说,米利珠单抗的用法用量制定科学、个体化,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和治疗阶段进行精准给药。其静脉诱导加皮下注射维持的策略,不仅优化了治疗过程,还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与疗效持续性。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