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替尼/莫美替尼(Momelotinib)作为治疗骨髓纤维化的创新三靶点JAK抑制剂,因其在改善贫血方面的优势,在JAK抑制剂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正如其他靶向药物一样,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耐药现象,表现为脾脏缩小效果减弱、症状控制不佳或贫血加重等。值得关注的是,莫洛替尼一旦耐药并不意味着终身耐药,其机制具有一定可逆性,治疗上仍有多种可选策略。
耐药的机制通常包括靶点突变、信号通路旁路激活或药物代谢改变等。在部分患者中,JAK2基因可能出现额外突变,导致药物结合位点改变,从而影响莫洛替尼的靶向能力。也有研究提示,骨髓微环境改变或炎症因子重新激活可导致耐药相关信号通路重建。此外,耐药并不总是源自靶点突变,也可能是患者依从性差、剂量不足或合并疾病影响药效所致。
临床上若怀疑耐药,应首先复查血象、生化、脾脏体积变化及症状评分,并评估是否为假性耐药(如剂量问题)。对于真正的生物学耐药,目前的策略包括:换用其他类型JAK抑制剂如菲达替尼(fedratinib)或鲁索替尼;合并使用贫血改善药物如luspatercept;在部分患者中也可考虑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如BET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新兴靶点药物。
重要的是,莫洛替尼的耐药性并非不可逆,部分患者在停药一段时间后重新使用或通过剂量调整可以恢复部分反应,这说明其耐药机制与突变积累不同于传统化疗耐药,不必“谈耐色变”。此外,对于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的患者,应在耐药早期评估移植适应证,避免延误根治性治疗时机。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melotinib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