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普司亭/罗米司亭(Romiplostim)是一种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及急性辐射综合征(H-ARS)导致的造血异常。该药物通过模拟血小板生成素(TPO)的作用,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提高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罗普司亭的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成人慢性ITP患者,罗普司亭的起始剂量通常为每周 1 mcg/kg,皮下注射,具体剂量按照患者的实际体重计算。用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进行剂量调整,以使血小板计数保持在 50,000/mm³ 以上,但不过度升高。如果血小板水平持续低于 50,000/mm³,可以每周增加 1 mcg/kg;而当血小板计数超过 200,000/mm³ 且持续两周时,应逐步减少剂量。如果血小板水平超过 400,000/mm³,需暂停用药,并每周监测血小板水平,待其降至 200,000/mm³ 以下后,再逐步恢复治疗。最大剂量不得超过每周 10 mcg/kg,以避免因血小板过度升高而增加血栓风险。
儿童患者(1 岁及以上)的剂量调整原则与成人类似。起始剂量同样为 1 mcg/k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随后根据血小板水平和体重变化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的体重建议每 12 周评估一次,以确保剂量的精准性。若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⁹/L,每周可增加 1 mcg/kg;若高于 200,000/mm³ 并持续 2 周,应减少剂量,而当血小板计数超过 400,000/mm³ 时,应暂停用药,待血小板降至 200,000/mm³ 以下后再恢复用药。儿童患者的最大剂量也不得超过每周 10 mcg/kg,以保证安全性。
在急性辐射综合征(H-ARS)治疗中,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罗普司亭的推荐剂量均为 10 mcg/kg,皮下注射一次。此剂量应在怀疑或确认暴露于骨髓抑制剂量的辐射后尽快使用,以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罗普司亭的给药频率为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以选择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等区域。用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在治疗过程中,若血小板计数持续超过 400,000/mm³,需暂停用药,避免血栓形成风险。此外,患者还需注意罗普司亭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头痛、关节痛、恶心、乏力等,若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对于长期使用罗普司亭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逐步调整剂量,确保血小板水平维持在合适范围,而不会过度升高。停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水平下降,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iplostim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