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替尼/阿西替尼(Axiti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的治疗。该药物适合尚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或者在其他全身疗法后未见明显好转的患者。阿昔替尼的功效源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断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新血管的形成,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阿昔替尼能够有效抑制一系列与肿瘤生长相关的受体,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和VEGFR-3。这些受体在病理性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癌症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进行的研究,阿昔替尼已被证明能够抑制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存活。此外,在肿瘤异种移植的小鼠模型中,阿昔替尼亦显示出了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并成功抑制了VEGFR-2的磷酸化过程。
关于阿昔替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其有效血浆半衰期相对较短,通常在2.5到6.1小时之间。阿昔替尼在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通常在4小时内达到最大血浆浓度(Cmax)。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8%。在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每日两次给药5mg时,药物的几何平均值Cmax为27.8ng/mL,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为265ng·h/mL。值得一提的是,阿昔替尼在体内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超过99%,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同时也会中等程度地结合α1-酸性糖蛋白。
阿昔替尼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主要依赖细胞色素P450(CYP)3A4/5,此外还通过CYP1A2、CYP2C19以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进行代谢。其主要的血浆代谢物M12和M7被认为没有药理活性。阿昔替尼的排泄主要通过肝胆进行,而尿液中的排泄量则相对较少。研究显示,轻度肝功能损害不会显著影响阿昔替尼的血浆暴露量,但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在服用5mg剂量后,其AUC(从时间0到无穷大)会增加两倍。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当与强CYP3A4/5抑制剂如酮康唑联合使用时,阿昔替尼的C max和AUC分别增加1.5倍和2倍;而与强CYP3A4/5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时,C max和AUC则分别减少71%和79%。此外,在正常临床剂量下使用时,阿昔替尼不会抑制多种CYP酶,包括CYP3A4/5、CYP1A2、CYP2C8等,预计不会与这些酶代谢的药物产生重大相互作用。
参考资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677771/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