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唑帕尼(培唑帕尼)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监测与管理指导
时间:2025.05.29作者:医学编辑 浏览次数:89
帕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
晚期肾细胞癌和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由于该药在肝脏中代谢,临床上较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因此,肝功能的定期监测与管理对于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始帕唑帕尼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肝功能评估,包括检测ALT、AS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如果患者在基线阶段即存在肝功能异常,应慎重决定是否使用帕唑帕尼,必要时调整起始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对于肝功能已明确损害的患者,应在权衡利弊后制定个体化用药策略。
治疗期间建议在前两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之后每月复查一次,或根据病情灵活调整频率。如果发现ALT或AS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且伴有胆红素升高,应立即中断用药并进行评估;如无症状的轻度升高,可考虑继续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变化。在严重肝毒性发生时,应永久停用帕唑帕尼并给予支持治疗。
除了药物监测外,患者也应避免摄入其他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的物质,如酒精、对乙酰氨基酚等。此外,需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疲乏、食欲减退、黄疸或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的肝功能监测和及时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安全使用帕唑帕尼,同时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https://www.votrient.com/
更多药品信息请咨询药得医学顾问:上市情况、有无仿制药、药品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