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单抗(Mirikizumab)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其用法用量在两个疾病中略有差异,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诱导期与维持期)精准调整给药方式与剂量,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米利珠单抗的标准诱导治疗为静脉输注300毫克,分别在第0周、第4周和第8周进行,共计三次。每次输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减少急性输注反应的风险。在完成诱导治疗后,若患者对米利珠单抗产生积极反应,推荐继续维持治疗。从第12周开始,维持期采用皮下注射,每次200毫克,每4周注射一次。这一剂量通常通过连续注射两个100毫克剂量的方式实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注射或由专业护士执行,提升治疗的便捷性与依从性。
对于克罗恩病患者,由于其病理机制更为复杂,米利珠单抗的剂量相对更高。诱导期推荐在第0周、第4周和第8周进行静脉输注,每次剂量为900毫克,输注时间不应少于90分钟,确保安全性和药效的持续性。在维持阶段,从第12周开始,每4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为300毫克。这300毫克可通过注射两个剂量(100毫克与200毫克)组合完成,注射顺序无固定要求,但需由专业医疗人员制定合适方案。
米利珠单抗的治疗流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首先通过高剂量快速压制炎症反应,然后通过较低剂量持续维持缓解状态。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也降低了长期免疫抑制带来的潜在风险。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接受定期评估,包括肝肾功能检查、炎症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记录等,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资料:https://omvoh.lilly.com/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