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损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巴瑞替尼单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例如,在一项截至2024年8月来自PubMed、Cochrane Central、ScienceDirect和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中,与安慰剂组相比,与安慰剂相比,Baricitinib在IGA评分、EASI评分、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和其他结果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不同剂量(1 mg、2 mg、4 mg)的疗效是一致的,无论baricitinib是否与TCS联用。安全性分析显示,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显著增加,尤其是2 mg和4 mg剂量以及TCS。具体来说,使用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表现为皮损的消退和瘙痒的减轻。
此外,巴瑞替尼在改善瘙痒症状方面表现出色。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巴瑞替尼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降低瘙痒程度。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第2周就开始出现瘙痒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持续到治疗结束。
局部皮质类固醇是特应性皮炎的常用治疗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巴瑞替尼与局部皮质类固醇的联合治疗旨在提高疗效,同时减少皮质类固醇的用量和副作用。
巴瑞替尼通过系统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而局部皮质类固醇则在皮损局部发挥抗炎作用。这种联合疗法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与单用皮质类固醇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皮损和瘙痒症状,并且减少了皮质类固醇的用量。
此外,联合治疗还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由于巴瑞替尼的系统性抗炎作用,使得局部皮质类固醇的用量得以减少,从而降低了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的风险。
在临床试验中,巴瑞替尼单药治疗以及与局部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上呼吸道感染和恶心等,但大多为轻至中度,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非常低,且未观察到与巴瑞替尼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瑞替尼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资料: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allergy/articles/10.3389/falgy.2024.1486271/full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